新闻
首页 >  我们新闻 >  月刊·特刊(2025年全国两会)

月刊·特刊(2025年全国两会)

  • 发布时间:2025-05-13
  • 来源:网络
  •   
  • 打印

  ◆★“社会工作一定要加强”“要既有管理,又有服务”“多办实事•”“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、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”……言近旨远,中国践行的全过程人民民主,是最广泛、最真实、最管用的民主,能够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
  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▪★■、=…“十五五”规划谋篇布局之年,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关键一年。关键时间节点召开的全国两会-=,承载着非同寻常的使命意义。

  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。“挑大梁”,既需要资源禀赋优势、产业基础雄厚等客观条件…,也需要统筹改革和发展、把握当下和长远等主动作为。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“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★,鼓励其他地区因地制宜、各展所长”•▼。今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增加了“在要素保障、科技创新、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”的具体部署…。

  当谈到近期引起热议的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◆,辩证分析:“一方面,要与时俱进地学习应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工具和方法。另一方面▪▪,教育不能忽视对学生启智、心灵的培养●,不能丢掉对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。”

  2025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将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▼■■”写入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,充分彰显我国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心。

  进入新时代=,多次就教育、科技和人才“三位一体”统筹擘画-●。随着实践的深入与理论的发展,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越来越清晰,整体性、系统性也越来越显著。此次全国两会●=•,深入分析建设教育强国、科技强国、人才强国的难点-、堵点、卡点-,明方向★、理思路、谈举措,强调▼△◆“要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,建设学习型社会,推动各类型各层次人才竞相涌现”。

  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,“内卷式”竞争这一现象已在中央层面引起了高度关注。综合整治“内卷式”竞争,今年首次被写入《政府工作报告》。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也明确指出,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,主动破除地方保护、市场分割和“内卷式”竞争。

  融合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,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▼•。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,习面对面听取18位代表委员发言,交谈中,他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、城乡融合、思政教育等领域资源跨界融合,作出进一步指引。

  “经济大省挑大梁”,这是习对江苏提出的明确要求◆…▼,同时也是对其他经济大省的殷切希望。连续三年到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=-,都提到了•“挑大梁★△”这个关键词△。

  从两个细节,可以领悟…“因势而新”的教育智慧,也能感悟“基本功还得有”的学习定力。

  现在,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,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。距离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、科技强国、人才强国目标还有十年,任重而道不远,畅通教育、科技、人才良性循环,托举的是中国式现代化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。

  从布局“经济大省挑大梁”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任务,到部署“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和发展▼●”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,再到锚定我军“加快发展新质战斗力”如期完成既定目标……习2025年“两会时间”,为下一阶段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擘画出清晰蓝图-◆△。

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,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。去年全国两会期间△=,来自科技界的全国政协委员赵宇亮向反映,创新链与产业链“相望难相见”,是阻碍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卡点。今年全国两会上★△●,在江苏代表团再谈“双链”话题,深刻指出成绩与问题:“经过这些年努力,科技创新氛围浓厚,产业创新百舸争流■•▪,两者融合势头良好-•,但某些体制机制不顺的问题仍然存在。”

  为什么经济大省能△△◆“挑大梁”-?我们可以从鲜活数据中洞见依据:2024年★,广东、江苏、山东、浙江等十省份以占全国近两成的面积,贡献全国超六成的GDP。其中,有七个省份跑赢全国5%的经济增速,江苏、湖北经济增长5.8%-,并列第一▼▪。

  奋进的春天新潮奔涌,冲刺全新高度的力量澎湃涌动。央视网“智闻▪”系统提取全国两会期间新闻热榜,为我们观察中国发展脉动提供了全景视窗▼…。

  “内卷式◆”竞争并非一朝一夕形成◆=…,增强打破“内卷式”竞争的主动性也同样需要长期努力。经济发展不能靠“内卷-★△”,想赢得发展主动,赢得市场认可,需要改变思路、找到出路,以“内涵式”发展取代“内卷式■■•”竞争。

  有国际人士表示,中国科技企业正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为中国经济注入创新活力,也强化了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。

  社区情况“千变万化”、社区问题“千头万绪”,…“小巷总理”既要穿引政策落实▼“千条线△…”,又要编织万家温暖“千重锦”★▪•。当更新改造老旧电梯的好评在楼栋回响,当社区食堂升腾起便民的烟火气……这些看似细碎的“针脚”●◆△,实则是用岁月磨砺出的“绣花功夫”,将顶层设计的愿景“缝制”成百姓可感可知实用便利的基层“服务网”。

  “教育问题既是惟此为大的事情…▪,也是非常复杂的事情。既要久久为功,又是当务之急”▼。习面对民盟、民进•▪■、教育界委员,首次用“惟此为大”论述教育的重要性,看得辩证★△、谋得深远,既简明深刻又朴素有力■▪•。

  既为一域增光,更为全局添彩。对经济大省如何“挑大梁”提出4个着力点●▼▪: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,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,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,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。

  科技创新靠人才●,人才培养靠教育•…▪,教育、科技、人才内在一致、相互支撑。央视网I学习数据库汇总分析今年两会期间重要讲话显示,无论是着眼当前还是放眼长远,党和国家对进一步形成“人才辈出、人尽其才、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=”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=▼。

  在历史长河中回望,我们更能深切体会:任何伟大事业都不可能一蹴而就。观察央视网I学习数据库生成的2025年全国两会关联图谱,一些人●=、一些事,都印证着“功成非在一朝夕”的实践线后”社区工作者李肖娜代表交流时=●,习为她以及她所代表的△■•“小巷总理”们点赞:“你在社区里干了这么久,很踏实。社区书记是‘小巷总理★’,管的事特别多▼,很不容易。★”

  △2024年12月1日,江苏南京荔枝大剧院,演员上演昆剧青春版《牡丹亭》-•。

  文脉弦歌不辍=▪,文明薪火长明◆…。今日之中国▼•=,以汲古润今的智慧激活创新基因,凭革故鼎新的气魄勇拓万程。

  产业出题、科技答题,“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”=-,为破解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难题●-“划重点”。3月5日,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,指出,要搭建平台、健全体制机制,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;3月6日=■●,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△-…、民进、教育界委员时,要求,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,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;3月7日,在出席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,叮嘱强化军地合力,同样直指整合用好多方创新资源,提升国防科技能力。

  四百年《牡丹亭》青春如许▼●,乘着新时代的春风△•,在创造性转化▪、创新性发展中赢得观众掌声。12岁学习昆曲、入行40多年的柯军代表向介绍:“青春版《牡丹亭》,20多年演出500多场,收获观众百万,无数年轻人被‘圈粉’◆,一出戏普及了一个剧种。”肯定道:…“青春版《牡丹亭》,确实年轻人爱看。舞台、服装、人物,都非常美。”

  当听到全国政协委员关于“我国未成年人年平均阅读量为11.39本…▼-”的汇报数据■•■,感慨:…“数字化时代,社会节奏快-★▼,静下心来…、耐着性子坐着读本书不容易。”他从书香世家谈到书香校园•●△、书香社会,进一步指出-••“书香是一种氛围”,“数字阅读要和传统阅读结合起来,守住我们的内核和素养”•。

  ■“总的来讲■,我们要走科技创新的道路,实施科教兴国战略,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,使我们国家能够在现代经济大潮中始终保持弄潮儿的角色。”习发出号召▪•。

联系我们